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

「Time to Shop 購物趣」主題繪本時間


 [2016年1月——第四週Time to Shop工作日誌] by Woody

準備



一月底的故事主題為「購物趣」,標題很簡單,Febie老師在挑選書的時候似乎也還算迅速,沒有猶豫不決,一旦書目定案後,接著便進入活動設計的環節。歌曲的部分小助手幫不上忙,通常負責教具製作和部分的遊戲。



想遊戲速度可快可慢,這週老師的書疊在桌上,每本拿起來翻翻,總覺得好像某個環節大同小異,忽然靈光乍現,就以工藤紀子所著的《小雞逛超市》為藍本設計遊戲吧!大人去賣場打算買些什麼?小孩去賣場又想買些什麼呢?玩一個模擬購物的小遊戲,大人和小孩思維間的落差不也是這些故事的有趣之處嗎~

繪本屋裡有兩個書架,下方安了輪子可任意移動,一想到這個遊戲,小助手便和Febie老師商量,把架上的書全部撤下來,直接改造成購物商場!

書架頂端用不織布仿造紅白和黃白相間的棚緣,原本展示繪本用的三角形壓克力架倒置,製造出傾斜的面,平常分裝勞作材料的拖盤一個個上去,一櫃9格、兩櫃18,然後努力地把Febie老師收藏多年的蔬菜、水果等玩具通通挖出來,洋洋灑灑地分類成18項上架(這部分很繁瑣但很重要!),標價牌乾脆也做成小雞造型,瞬間似乎還蠻有模有樣的~



18種販售項目包括:
-蔬菜
-水果
-麵包
-肉品
-海鮮
-冰淇淋
-蛋糕
-糖果
-餅乾

-服飾
-帽子
-玩具
-調味料
-泡麵
-蛋
-鍋具
-罐頭食品
-工具

這時候不得不驚嘆Febie老師對收集教具的執著,最後櫃子再貼上手製banner,JFK Supermarket眨眼完成啦~


進行實況

一開始其實很緊張,不知道自己設計的遊戲是否可以順利在故事時間裡運作?有沒有什麼地方必須修改?而且商場在每堂課的營業時間實際上約只有10-15分鐘,老師講故事的過程中必須分神留意教室動向,隨時準備把櫃子推出來就定位。

起初連如何把準備好的東西藏在小小的店裡,也花費了一點心思。


尤其購物週正式開跑前,小助手才突然想到,我們把某些東西歸成一類,例如麵包、餅乾、蛋糕等,一般人比較少會細分每一種麵包或餅乾的名字,因此這些東西的外型雖然不同,類別卻相當明確。但假如螺絲起子、鋸子、老虎鉗放在「工具」;龍蝦、海蜇皮(水母)、魚稱為「海鮮」,不知道3-8歲的孩子們是否可以勝任呢?

故事進行中,Febie老師還另外帶了可愛的日文有聲繪本當收銀機,以及一整盒的玩具硬幣發給孩子,讓孩子們認識結帳及收銀的過程。

當「模擬購物遊戲」開始,Febie老師則會先引導孩子們了解規則。

遊戲分成『家長組』和『孩子組』,家長製作shopping list、孩子們負責採購。每個孩子可上前挑一至三樣商品,我們將18項商品分別預先製成圖卡,待孩子選好後,家長則輪流從整疊圖卡中抽選卡片,當作是家長組shopping list中的一項,只要現場有孩子有買對即可得到獎品。等現場的家長們都抽過卡片後,即可回到讓小孩購物的環節,進行新的一回合:)

一般現場10為小朋友,最少可進行3個回合約莫15分鐘,然後直接進入尾聲,也就是製作當天勞作的階段。


勞作結束,老師會開放三分鐘的瘋狂大採購。這時候便發現,課堂中每個孩子在第一回、第二回和第三回買的東西通常會不太一樣(也有孩子每次都堅持買相同的東西),蔬菜、水果和衣服可能因櫃位較高,通常較不受孩子青睞,意外的泡麵也不在他們的購物清單中,而每一場幾乎都有孩子喜歡蛋。

當瘋狂大採購開始,許多孩子也改變了行為模式,看到什麼拿什麼,不再斟酌、取捨,直到提籃裡滿滿滿為止~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